穿布卡的日子到底有多难熬?光说这衣服的重量,就能把人累够呛。一般的布卡有5公斤重,塔利班掌权后,还要求在布卡里面再穿一件罩衫,加起来足足有8公斤。你想想,每天背着这么沉的东西到处走,那是什么感觉?为了能方便处理生理期,阿富汗女性想了个办法,在布卡屁股的位置做了个暗袋,这样就能快点换卫生用品。可这办法也不是啥时候都能用,因为换的时候得有其他女性站在旁边挡着,别让别人看见。有个真实发生的事儿,一个年轻姑娘没找到人帮忙,大太阳天里硬扛了6个小时,最后发烧感染了。更让人心里难受的是,在有些地方,就算是苏联时期允许女性上学那会儿,还有73%的农村妈妈觉得女孩子认字不好,担心读书会让女儿的名声变坏。1996年,塔利班强制女性穿布卡,甚至有妇女去举报邻居布卡穿得不合规矩,就为了在别人面前显得自己特别守规矩。
在阿富汗的文化里,布卡就像一条没有写在纸上的命令。部落里的长老说了算,决定布卡做成啥样。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婚姻状况:没结婚的姑娘穿深蓝色的布卡,上面挂着银铃铛;结了婚的妇女穿黑色布卡,还得在布卡里面缝上丈夫家族的盐粒,意思就是成了这家人的媳妇。不过挺有意思的是,布卡虽然困住了女性,有时候却也能变成她们互相保护的工具。战地记者拍到过这样的场景,有女性被流弹打伤了,周围的女人们马上用布卡连起来,把受伤的人围在中间保护着。还有些女性偷偷在布卡里面用指甲刻下句子,写着“布卡压得我直不起腰,但我的眼神从没低过头” 。
说到这儿,就得聊聊西方世界的做法了。以前英国殖民者把布卡当成神秘的东方物件,卖给欧洲贵族当舞会穿的衣服;现在有些时尚品牌办时装秀,也会用布卡的样式,但很少有人真正在意阿富汗女性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。就像一个去过阿富汗的女旅行者说的:“这些女性不是不想改变,可一边是不停的战火,一边是各种严格的规矩,她们连改变的机会都没有。你能想象吗?有的女人只能穿着布卡在羊圈旁边生孩子,因为站着会露出裙摆,躺着又会把面纱压出褶子。”
布卡背后的故事,不只是阿富汗女性艰难生活的写照,也在提醒我们:这世界上,还有太多不公平的事儿在发生。我们总说人人都该平等,但看看阿富汗女性的遭遇就知道,想要实现真正的平等,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。这不只是阿富汗要面对的问题,也是全人类都该好好想想的事儿——到底怎么做,才能让每个人,不管是男是女,都能活得体面、活得自由 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